close

  一所學院在沒有一棵葡萄樹的情況下,應所在地市長要求開設了一個葡萄酒專業。這個新設專業的學生讀到大學三年級時,連一棵葡萄樹都沒有見著;學生讀到大學四年級時,這個市長被抓起來了,連續四屆學生的就業問題變得十分棘手。
  安徽省合肥學院黨委書記蔡敬民用這個典型的反例來說明,地方政府和新建本科高校之間的關係處理問題十分重要與敏感。
  談及這個問題,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副司長陳鋒說:“教育行政部門希望地方政府以最大的努力支持改革,真正讓所在地的應用型高校成為自己的大學,為城市創造經濟社會價值,而不是培養失業人群。”
  地方高校轉型發展,被稱為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繼管理體制改革和“大擴招”之後的又一次深刻改革。國家層面提出轉型的導向、目標與要求以後,具體的落實與實踐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與新建本科高校。日前,中國青年報記者圍繞兩者之間關係處理的主題,採訪了部分市委書記、市長以及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負責人。
  人家強調國際化,你註重地方性,難免會遭到反對
  合肥學院是2002年升本的一所地方本科高校。合肥市政府副秘書長高曉光介紹,當時很多人對這個有意見,即省會合肥科技類大學有中國科技大學,工業類大學有合肥工業大學,農業類高校有安徽農業大學,高等教育資源豐富,學科門類齊全,是否有必要再建一所大學?
  “2003年提出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時就遭到很多的反對聲音。人家新建本科高校都強調國際化、培養學術型人才,你註重地方性培養應用型人才,辦這樣的學校乾什麼。很多領導對我很反感。”合肥學院黨委書記蔡敬民透露說。
  十年之後,當初的疑惑都煙消雲散了,合肥市生源占該院每年招生總數的10%左右,但學院每年畢業生中有60%留在了該市工作,80%留在了安徽省工作。合肥市委書記在一家先進製造企業調研時問技術團隊負責人是什麼學校畢業,對方說是合肥學院機械學院。從此,這名書記每到一個地方調研都要問有沒有合肥學院的畢業生。
  “合肥學院是培養合肥工程師的搖籃”這句話由市委書記說出來,無疑證實了學院當初辦學定位與思路的正確。蔡敬民說,儘管以前遭到過反對,但是現在感到很欣慰。
  在2004年5月升本之後,江蘇常熟理工學院確實面臨走什麼樣發展道路的問題:一條是像重點大學那樣培養學術型人才,還有一條是走適合自己的特色之路。該院院長朱士中認為,作為一所新建本科高校,在推動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中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
  朱士中說,畢竟是師範院校的底子,一些專業真正要與地方經濟密切融和非常困難,因此他們從師範向理工轉型花了6年時間。首先是專業建設能否貼近地方性。常熟理工學院過去大量的專業是師範類,近年來圍繞該市在全國聞名的服裝、電梯等產業成立了服裝學院、電梯工程學院等6個與地方經濟密切的二級學院,使得全院53個專業中75%以上的專業屬於理工類,師範類專業則由原來的主體地位下降到現在只占8.5%的從屬地位。
  其次是人才培養能否貼近地方性。朱教授表示,他自己先後在211大學、高職高專以及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工作,三種類型高校的人才培養規格、模式與課程設置完全不一樣。211大學畢業生中約有30%繼續考研深造,70%左右直接就業;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畢業生則只有10%考研或留學,90%直接參加工作。這組數據表明,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學生學的東西必須是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
  第三是教師的科研能否貼近地方性。朱士中說,他們不反對和排斥教師從事基礎科學及高精尖方面的研究,但更提倡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教師圍繞當地產業發展解決技術創新方面的難題。
  “要實現這三個層次的轉型是很困難的。”朱士中表示,尤其是專業調整,過去講了多年的課程現在不能講了,不等於砸老師的“飯碗”嗎?該院堅持一條原則就是,不能為了保全老師的“飯碗”,而丟掉學生的“飯碗”。
  來自溫州高校的黨委書記何向榮說,地方高校如果不能對自己的體制機制進行創新,就不可能培養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地方高校如果不能對準需求辦出特色,就不可能培養出大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地方政府不缺錢,關鍵是新建本科高校能否滿足發展需求
  在很多場合,新建本科高校總是埋怨地方政府不支持工作,但是新建本科高校有沒有換位思考,我們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了什麼?蔡敬民認為,地方政府不缺錢,關鍵是新建本科高校能不能理解政府的戰略,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湖南省湘南學院黨委書記肖地楚向本報記者透露,郴州市市長瞿海經常問兩個問題:一是學院每年招收多少郴州市的學生?二是學院每年畢業生中有多少留在郴州市工作?他指出,只要在地方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下足功夫、做足文章,學院建設項目就能被列為市重點建設項目,享受“綠色通道”。
  河南省駐馬店市市長武國定詳解為什麼要舉全市之力支持黃淮學院轉型發展時說:2004年,在駐馬店師專、中原職業技術學院、駐馬店林科所基礎上建立黃淮學院,至今剛10年,走一般高校追求學科建設的模式肯定沒有出路,唯有面向市場,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學研相結合的差異化發展道路。
  再加上駐馬店是全省人口大市和新興工業城市,該市人口占全省人口的9%左右,只擁有全省4.6%的生產總值和2.9%的財政收入;全市共有農村勞動力437萬,其中富餘勞動力275萬,日益增長的企業用工需求和各類應用型人才短缺之間的矛盾,已成為制約農民轉移就業和產業集聚發展的瓶頸。
  “基於以上方面的考慮,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作出全力支持黃淮學院走轉型發展道路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武市長說。
  光說天下常熟美,沒有實實在在的東西,誰願意來?江蘇省常熟市副市長陳惠良說,儘管常熟理工學院是一所二本院校,但在當地的地位非常高,市政府劃撥1800畝土地,投資10億元,把其建成全國最大的理工學院。
  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給新建本科高校機制與政策,另一方面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要與地方經濟深度融合發展,讓地方政府有支持新建本科高校發展的理由和平臺。陳副市長介紹,常熟理工學院排在全國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前面,常熟市去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138.85億元,地方政府有由頭更有後勁兒支持常熟理工學院發展。
  同地方政府走得太近了,還會有辦學自主權嗎
  南方一家新建本科高校負責人說出了一個現實:即地方政府經常批評高校關門辦學;高校則抱怨地方政府干預太多、插手太多。同地方政府走得太近了,新建本科高校還會有辦學自主權嗎?
  這個話題確實是社會很關心的,也是很多地方新建本科高校都會面臨的。黃淮學院院長介曉磊用一個例子說明學院是幸運的。2011年該院推進幹部制度改革,把方案報給駐馬店市並請市領導進行指導。該市領導表示,這是高校的自主權,你們自己定即可。
  駐馬店市武國定市長認為這個問題應該很好解決。第一,大部分新建本科高校雖然財政供給是由地方政府承擔,但其書記、校長的“帽子”是省里給的;第二,大部分新建本科高校是地方高等教育發展的龍頭,地方政府希望其又好又快發展,就必須給予新建本科高校更多的自主權。“正因為這一點解決得比較好,才使黃淮學院取得目前的成績,而且今後我們給它的環境會更好。”武國定說。
  河南許昌市委書記王樹山對許昌學院黨委書記王清義說,要搞清楚地方政府為什麼大力支持你們。第一,地方政府有支持新建本科高校發展的責任與任務;第二新建本科高校定位要準,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要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第三新建本科高校領導班子要團結,具有改革創新精神。
  建校至今只有40多年曆史的華威大學,是英國著名學府之一。該校副校長勞倫斯·楊介紹發展經驗說,他們不單推崇學生卓越性這一理念,同時也非常鼓勵與地方政府和產業界之間進行緊密的合作和互聯。英國斯旺西大學校長則自豪地介紹該校是當地最大的雇主。教育部發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馬陸亭說,國內有哪一所高校校長當著市長的面說“我比你牛”?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一定要按照高等教育的規律,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把高校就業搞好。地方政府更多的是提供發展平臺與保障。同時,地方政府的戰略眼光要前瞻,政策決策要科學,支持發展要有效率,才能推動新建本科高校不斷創新發展。蔡敬民認為,這才是新建本科高校與地方政府互動發展的基本原則。  (原標題:新建本科高校圍著市場轉還是圍著市長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f22hfjc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